9个县市区GDP全省排名从“1升2平6降”到“7升2平” 本报记者 尹勇 祖明远 8月4日,绵阳涪城区惠科第8.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现场,高达4层的厂房已基本完成,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。经过9个多月的建设,这座以IPS液晶面板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化工厂,将于8月上旬完成主体厂房封顶,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。 从浅丘变为投资额达200多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,类似的转变在绵阳县域经济中并不鲜见。 近年来,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绘出一条可喜的上扬曲线。与2005年相比,2015年绵阳所辖9个县市区GDP在全省排名呈“1升2平6降”态势,在2017年、2018年同比分别实现“5升3平1降”和“7升2平”。 具体看,该市多个县市区实现经济总量新跨越:2017年,涪城区首次突破300亿元,游仙区首次突破200亿元,盐亭县、梓潼县首次突破100亿元;2018年,江油市首次突破400亿元……受此推动,2018年绵阳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8.91亿元,占全市总量连续两年达78%以上。 今年一季度,绵阳5个县市区GDP增速超过9%,发展动力十足。 找弱项,以基建攻坚补短板 做强县域经济,首先要找准弱项,集中力量补短板。直面问题从2015年开始。绵阳市政府牵头组织的课题组历时半年多,拿出一份50多页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。 对全省第二大经济体绵阳来说,这份报告反映出的差距令人震惊:2005-2015年10年间,所辖县市区GDP在全省排名仅北川县上升2位,游仙区、梓潼县持平,其余6个县市区均下降,其中降幅最大的盐亭县下降29位。 从总量看,2015年除涪城区、游仙区两个主城区外,其余7个县市GDP只占该市经济总量的52%,7个县市中无一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。从产业看,除江油市钢铁、机械制造较为突出外,其他县区主导产业不明显,都想打造“大而全”,结果却是“小而散”,且产业重复。例如,生物医药产业在安州区、梓潼县、平武县等地都有分布。 “长期以来,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之一在于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,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受到多方掣肘。”参与调研的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,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仅3条,通车里程318.6公里,在全省排第12位,9个县市区一半以上不通高速。“县域经济弱在基础设施,弱在产业,弱在项目”。 问题和差距就是攻坚方向。从2015年开始,绵阳实施城市新区、交通、城建“三大攻坚战”,将“十三五”期间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摆在县域。到今年底,绵阳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达726公里,未来有望增加8条高速公路,总数达11条。 聚产业,以项目为核心打基础 2018年,总投资8亿元的鸿星尔克西部鞋服产业园制造基地,落户位于三台县的绵阳纺织服装产业园; 目前,已有13家生物医药企业聚集位于梓潼县的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,其中新建项目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; ……几年来,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、中国(绵阳)科技城软件产业园、绵阳健康食品产业园等一批“四川”“绵阳”字头的园区纷纷在县域挂牌。“市级全域统筹,每个园区都对应着一个产业方向。”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,市级统筹改变了以往县域的产业园区业态驳杂、什么都往里面“装”的弊端。 聚产业的背后,是以项目为核心强化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。第一步是划定县域发展方向。2015年11月,绵阳出台全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,根据各地资源特点、产业基础聚集产业。随后,农业、现代服务业相关方案陆续出台,为县域产业发展划定方向。以汽车产业为例,分散在各地时,绵阳汽车产业产值不过百亿元级别,随着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成立,集中资源、出台优惠政策,近3年来绵阳已落地推进14个汽车产业项目,总投资近500亿元,未来将助推绵阳汽车产业冲击2000亿元大关。 超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也先后落户县区,总投资240亿元的绵阳惠科显示器件项目在涪城区开工建设;安州区的威马汽车估值超过200亿元,与其配套的总投资166亿元的固态共享锂电池项目落户三台县。 明责任,以严实作风抓落实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,绵阳多措并举。筹资金。与社会资本合作,成立总规模50亿元以上的县域经济发展基金,主要用于县域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投入。 (责任编辑:澳门皇冠_澳门皇冠官网) |